我院李子燃副教授的合著论文“Designated market makers and agricultural futures market 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Dalian commodity exchange”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线上刊出。Agricultural Economics是国际农经学会会刊,主要刊发农业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合作者包括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李苗博士、熊涛教授,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张文栋助理教授。
内容提要
一直以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都存在一个独特的“159”现象,即到期月为1月、5月和9月的合约的成交十分活跃,其他合约(即使成为近月合约)的成交相对低迷。不同到期月的合约设计是为了满足市场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套期保值需求。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呈现出的“主力合约不连续、近月合约不活跃”现象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避险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2017年,我国期货交易所施行指定做市商改革,旨在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近月合约的活跃度。采用指定做市商以提升股票市场质量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然而指定做市商对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到期月份合约间的指定做市商配置问题尚未得到讨论。2017年12月,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始为不活跃合约成为近月合约时试点雇佣指定做市商,这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框架,用于评估为不活跃合约招募指定做市商的收益与成本。基于玉米和豆粕期货的逐笔交易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等,本研究发现指定做市商显著提高了不活跃合约的市场质量,同时未对主力合约的市场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政策设置中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增加指定做市商的数量有助于提升玉米和豆粕期货的市场质量。这一研究表明,指定做市商政策是促进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中近月合约连续活跃的有效措施。这对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在优化指定做市商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完善市场机制,满足市场主体在不同时期的交易需求,进而增强市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作者简介
李子燃,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发展和环境领域的公共投资评价与投资者行为方面的研究,科研成果已发表在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Agricultural Economics, Financial Research Letters,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等国际知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