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教授
唐怡: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资产评估硕士生
刘丹: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杨红祥:四川恒通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关键节点,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我们需要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全球化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新质生产力已超越传统范畴,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崭新引擎,不仅关乎短期内的市场竞争力,更是企业长期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鉴于此,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深层次影响,探索有效路径以科学培育新质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这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策略的前瞻性思考,更是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本文利用2011—2022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聚焦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尝试回答如下问题:新质生产力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价值,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地域、产业、企业周期下又存在怎样的异质性?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这一结果不仅强化了新质生产力作为价值创造新引擎的地位,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撑。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有效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少代理成本来提升企业价值。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新质生产力作用路径的理论边界,也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信息透明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竞争力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低竞争力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新质生产力均展现出对企业价值的显著促进作用,这一跨周期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凸显了新质生产力作为持续价值创造源泉的重要性。本研究弥补了既往研究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而缺乏微观实证的不足,并通过机制分析与多维度异质性分析揭示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路径及差异,为精准施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结论与启示
不同于大部分文献关注宏观层面的分析,本文从企业微观主体的角度探究了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2011—2022年的微观数据,系统性地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企业价值发展,机制检验证明新质生产力通过降低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减少代理成本促进价值提升。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在高竞争力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企业价值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同时,制定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组织模式创新等手段,不断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第二,企业应积极提升对数字等新型要素的利用程度,以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降低代理成本,可以全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管,加强数据治理,促进数据共享与开放,降低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第三,政府应着力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紧密契合的数据要素制度体系,涵盖数据产权界定、交易流通规范、跨境传输安全及数据保护等方面,旨在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高效利用。同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打破区域和行业壁垒,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从而有效缓解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异质性差异问题。
 
资料来自:《中国资产评估》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