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现代财政制度研究 | 李建军: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

发布日期:2025-11-11    作者:初审/卫怡洁 复审/杨进 终审/李建军 责编/何雨浓         点击:

李建军: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唐代杨炎道:“财赋者,邦国大本,而生人之喉命,天下治乱、重轻系焉。”《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很多篇章都有对财政及其改革的深刻论述,比如,“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从治本的角度看,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不胜枚举。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财政改革的方向,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要构建的现代财政制度,不同于西方的现代财政制度,而是立足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具体实际,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在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制度构建,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以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支撑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是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财政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支撑战略目标、统筹财政配置、维护市场活力是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特征。

其一,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财政。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自然要以支撑党和政府服务人民、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遵循。在税收方面,坚持为民收税、问计于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加快落实税收法定,税收法律制度基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当前与长远利益科学合理设计。在财政支出方面,支出配置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改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环境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质量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对于就业这一最大民生,以财政制度和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其二,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是支撑战略目标的战略型财政。党和国家在每个历史时期、具体阶段都有相应的战略目标,财政在支撑战略目标实现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具体财政政策的推进达成,不同的战略和阶段性目标都有与之相适配的财政战略和财政目标。现阶段,财政制度和政策的关键任务在于支撑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这要求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是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科技创新的科技财政或创新财政,促进城乡、区域、产业、经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的协调财政,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绿色财政,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撑国际财税竞争、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治理的开放财政,推进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共享财政。

其三,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是统筹财政配置的统筹型财政。统筹型财政要求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地进行财政收支安排和权责配置,做到系统考量、突出重点、综合平衡、服务全局,充分有效发挥财政应有作用,有力支撑战略目标实现。在财政收入端,合理确定宏观税负、处理好“税费利债”关系、优化税制结构。在财政支出端,财政支出安排统筹全局发展需要,确定预算项目主次和支出顺序,确保财政支出精准投向国计民生关键领域,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和政策目标实现。这不同于西方财政预算过程中利益团体游说主导预算分配,导致财政资源偏向更具影响力的特定群体而非公共利益,不仅损害效率和公平,而且背离国家整体和长远发展。统筹型财政要求持续强化预算过程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优化预算协商机制,以统筹财政资金配置,实现财政资金整体效益最大化。政府间财政关系处理中,统筹中央和地方、地方不同层级之间在履行政府职能、实现经济社会战略目标的各自优势,合理配置、动态优化政府间财力和支出责任划分,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财政关系。

其四,中国式现代财政制度是推动有效有序市场、有为有规政府的维护市场型财政制度。政府和市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两大支柱,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和政府行为规范高效。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支柱性制度,财政对于形成有效、有序、有活力的市场,塑造有为、有规、有限政府至为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的“利改税”、分税制改革、公共财政建设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等都是财政维护市场发展、助推建设有效有序市场、有为有规政府的体现。维护市场型财政,一方面,注重发挥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性、调控宏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等解决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问题的作用,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软硬件基础设施,维护统一有效、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增强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以税收、规费、债务等财政收入制度,规范政府获取资源的规模、范围和方式;以预算制度规范财政支出和政府行为,综合统筹财政资源,保障基本民生,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来源:《财经科学》2025年第10期

友情链接: 西财首页 联系我们 院长书记信箱 诚聘英才 English

学院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温江区 柳台大道555号 西南财经大学 格致楼8楼    邮编:611130     电话:028-87092239 、87092481